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精选

一只烤鹅腿的背后

vcbgfh8RQW 2024-01-20

一只烤鹅腿的背后,一起来阅读精彩内容。

要说近日“火”出圈的美食,一定非烤鹅腿莫属。近日,清华北大人大三校学生争抢“鹅腿阿姨”事件,引爆热搜,引发一众网友的回忆和艳羡。

顶着冬夜的寒意排队几小时抢烤鹅腿,是什么让这么多高校学生不肯“善罢甘休”?答案应该不只是美食的吸引力这么简单。

味道好,价格也要好

据“鹅腿阿姨”介绍,从选买到腌料再到烤制,都由她自己完成,从一大早开始忙活,一天只能烤制200只鹅腿,每份比手掌还大,却只要16元一只。

相比于动不动就要大几百元的火锅、烧烤和吃不饱的关东煮、麦当劳,这个价格和品质对普通大学生而言,已经足够“友好”。因此,学生们自发为不太会玩手机的“鹅腿阿姨”建了好多个专门的群,每次晚上九点多出摊,烤鹅腿都基本在20分钟左右被抢光,甚至提前预定都不一定能买到。可见,只要物美价廉,学生同样足够“友好”。

转变快,还需想在前

“鹅腿阿姨”的爆火,为很多大学食堂打开了新思路,纷纷在口味、开放时间、餐品种类上开始“卷”起来。比如,此前,华东理工大学食堂就做出了开放供应超100种夜宵的探索;而本次人大食堂加紧研发、开售15元一只烤鹅腿的做法,同样获得了很多网友点赞。

说到这里,很多网友应该会奇怪,现在的大学生都热衷于夜宵了?

抛开个人因素,这种现象确实有一定客观原因。在很多大学尤其是名校,一些重点专业平时的课程就满满当当,最后一堂课结束常常过了晚饭时间,加上临近考试的突击复习、小组作业汇报、筹备社团活动和文艺演出等,“奋战”了一天的大学生们可谓饥肠辘辘,而食堂早已关门,这种情况下,一份美味管饱而又价格实惠的夜宵就格外重要。

而曾经红火的“三轮流动小吃摊”外迁,很多商家受不了过长的销售距离,也选择了离开,夜宵的供给量和多样性大为减少,难得坚持下来的“鹅腿阿姨”成了学生们“最后的念想”。所以,大学生们对“鹅腿阿姨”的期待也就不难理解了。

但是同时,相关部门以及学校考虑到食品安全、交通安全、治安环境等各方面的隐患,鼓励学生在校就餐的举措有其必要性,不过在学生有普遍需求的情况下,有关方面是否可以考虑采取更加灵活化、人性化的流动摊贩管理措施,给予学生更大的便利,确实具有探讨意义。

比如,高校可以考虑将以“鹅腿阿姨”为代表的个体摊经营者吸纳为食堂员工,让他们在明亮、宽敞的食堂内制作、售卖鹅腿,而不必在冬夜里奔忙。

或者,高校能否考虑在校外的部分区域开设摆摊点,让个体户放心经营?这些问题不仅考验着高校的管理智慧,更考验着其“为人民服务”的情怀。

点亮夜经济的发展前景

一顿夜宵是一种夜经济,而吸引人的不只有夜宵。

据相关调查,夜经济是近三年来的关键词之一。截止到今年7月,夜间消费前十名的城市中,北京是唯一的北方城市,南方城市占比达到九成。从夜间消费营收增速来看,北方夜经济正在快速发展,旅游经济刺激夜间经济繁荣的现象突出。

随着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发展,特别是照明科技的进步,游客和居民关于昼夜的心理感知发生了巨大变化,夜间文化休闲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开始被唤醒、被满足、被创造,其消费方式从餐饮、购物、电影演出拓展到沉浸式演艺、剧本秀、灯光秀、音乐节、Citywalk、汉服游园等新的体验项目,夜间经济的市场规模和行业范围正在不断扩大。

由此,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夜经济集聚空间进一步形成,比如以北京前门大街、青岛市北区大鲍岛、淄博张店区八大局为代表的243个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,为广大游客和市民提供了生动的场景依托。

同时,中心城镇和重点旅游村也纷纷接住了这一波发展良机,进一步拓展市民和游客的消费空间、缩小城乡差距,更多的小镇青年在家门口就能畅享别有一番风味的夜间体验。

忙碌了一个白天,夜晚正是人们释放压力、补足精力的宝贵时刻,夜经济在点亮群众生活的同时,也需要加以规范引导。

一是要让钱花在“刀刃”上。地方发展夜经济,不仅是满足群众吃夜宵、逛夜市、看夜景这样基本的物质需要,而是要引导市民和游客追求高层次的精神享受。比如年轻人热衷于上夜校,利用晚上时间为自己“充充电”,这就是一种很值得鼓励的夜经济消费方式。政府不仅要着力培育多层次、多类型、多样化的产业生态体系,通过科技、艺术、体育等要素进行创造性投资,还要引导公共文化服务进一步“下沉”,让夜经济更加文明、有序、高雅。

二是要让生态环境“吃得消”。一些地方、一些景区,为接住夜经济这“泼天的富贵”,在地域空间或者基础设施不允许的情况下,又开始动要“金山银山”不要“绿水青山”的歪脑筋。夜色不能成为破坏环境的“保护色”,夜经济与生态建设同样要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,试想,篝火晚会、田园音乐会、露营节等活动只有在怡人的环境之下举办,参加者才能真正感受到夜经济的美好。

三是要让乡土文化“火起来”。乡村是一片底蕴深厚的土壤,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近年来,在周边城市、中心城镇的辐射带动下,传统戏曲、工艺、美食不断推陈出新,乡土文化变得更加潮流化、新质化,乡村夜游、赶夜集、听夜戏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夜经济形式如火如荼。比如东平大宋不夜城,在近日举办的首届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中,通过文旅推介、短视频大赛和地道鲁菜,不仅满足了一众“大宋迷”“水浒迷”的文化情结,更为以东平县文化为代表的齐风鲁韵点燃了冬夜里的“一把火”。

让群众满足的,可以是一只香喷喷的烤鹅腿,但让群众点赞的,远不止物质体验这样简单。我们期待,随着夜幕降临,一天的疲惫通通消散,收获的喜悦不断叠加。(文/特约评论员 李振华)

文章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均为典胜网原创文章,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。